天津市民黃先生家里經(jīng)常出沒一種個頭不大的黃色蟑螂,晝伏夜出,“殺也殺不盡”。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,這種蟑螂名叫“德國小蠊”,秋冬交替時節(jié)是滅蟑的“黃金時期”。
現(xiàn)在我市常見的蟑螂大多是“德國小蠊”,這類蟑螂攜帶霍亂桿菌、乙型肝炎、脊髓灰質(zhì)炎病毒、蛔蟲卵等40余種傳播病癥的病毒、細(xì)菌和寄生蟲,是抗藥性強且損害面極廣的害蟲。蟑螂不冬眠,冬天集中在暖和場所,當(dāng)室溫為24℃至32℃時最為活躍。
天涼但未供暖的季節(jié),蟑螂相對集中在冰箱后面等家用電器的散熱場所,因此是消滅蟑螂的最佳時機。”專家介紹說,滅蟑是群體性預(yù)防工作,最好整棟居民樓集體行動。家庭滅蟑要定期放藥,重點在水槽、灶臺下及食品貯藏柜等易孳生蟑螂處投放毒餌,或噴灑滯留性藥劑,但噴灑時注意位置,并提醒家人,避免誤食誤用。食物、水和巢穴是“德國小蠊”生存的3個基本條件,家中殘留的食物要盡早清理,餐具要常挪位置,墻上的各種縫隙、孔洞要及時填補。蟑螂死后要立刻燒掉,避免卵蟲孳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