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劑(D)
粉劑應用的歷史最久,在新中國成立初期,粉劑是農藥制劑中產量最多、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劑型。粉劑容易制造和使用,用原藥和惰性填料(滑石粉、粘土、高嶺土、硅藻土、酸性白土等)按一定比例混和、粉碎,使粉粒細度達到一定標準。我國的標準是:95%的粉粒能通過200目標準篩,即粉粒直徑在74微米以下,平均粒徑為30微米左右。國外普遍采用的粉劑標準是98%的粉粒能通過325目篩,粉粒最大直徑為44微米,粒徑在5-15微米。然而粉劑的細度與藥效有密切的關系,粒徑大于37微米的粉劑藥效較差,最有效的粉粒直徑在20微米以下,因此我國急待解決的是粉劑加工質量問題。
粉劑在干旱地區(qū)或山地水源困難地區(qū)深受群眾歡迎,因它使用方便,不需用水,用簡單的噴粉器就可直接噴撒于作物上,而且工效高,在作物上的粘附力小,殘留較少,不易產生藥害。除直接用于噴粉外,還可拌種、土壤處理、配制毒餌粒劑等防治病、蟲、草鼠害。
噴粉宜在早、晚作物葉面較濕或有露水時進行,因為粉粒在作物表面上的沉積主要靠附著作用或靜電吸附作用,但其附著力很小,在有水膜的作物表面上,粉粒的粘附能力得到改善,可提高防效。
粉劑缺點是使用時,直徑小于10微米的微粒,因受地面氣流的影響,容易飄失,浪費藥量,還會引起環(huán)境污染,影響人們身體健康。同時加工時,粉塵多,對操作人員身體健康影響較大。但是用于溫室和大棚的密閉環(huán)境進行噴粉防治病、蟲害,可充分利用細微粉粒在空中的運動能力和飄浮作用,能使植物葉片正、背面均勻地得到藥物沉積,提高防治效果,而且不會對棚室外面的環(huán)境造成污染。使用粉劑是溫室、大棚中的一個較好的施藥方法。